访谈

闽宁扶贫协作贡献了什么宝贵经验?

时间:2016/9/22 22:41:49  作者:  来源:  查看:40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  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在意的事情之一,不仅牵挂于心,更是身体力行,为贫困群众谋福祉。近日在宁夏考察的他专门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,发表重要讲话。《新华访谈》邀请三农问题专家徐祥临做客演播间,为网友解读习总书记的扶贫观。   [新...

 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在意的事情之一,不仅牵挂于心,更是身体力行,为贫困群众谋福祉。近日在宁夏考察的他专门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,发表重要讲话。《新华访谈》邀请三农问题专家徐祥临做客演播间,为网友解读习总书记的扶贫观。

  [新华访谈]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为扶贫工作贡献了什么样的宝贵经验呢?

  徐祥临:我看了一些资料,按照扶贫协作这样一个基本精神,我有这么两点体会。第一,闽宁协作起于1996年,现在已经有20年了。刚开始,作为福建一方怎么看待对口扶贫这个问题?我在中央党校工作多年,觉得有些地方只是把它作为中央交办的任务来完成。但当年福建就不仅仅是把它当做一个工作任务,而是把它提到政治的高度。

  习近平同志那时候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,那时候他就按照中央“两个大局”的战略部署来看待这项工作。“两个大局”是邓小平提出来的,一个是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发达起来,这是一个大局;但是沿海发达起来之后还要带动中西部发展起来,要共同富裕,这也是一个大局,所以这就叫“两个大局”的战略部署。这可以说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,它是地区协调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。两个大局,特别是后面一个大局,是跟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联系在一起的,是共同富裕,这不仅仅是工作问题,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切实给老百姓带来富裕,让广大中西部老百姓分享到发展的成果。习近平同志那时候对这个问题认识是很到位的。

  这次媒体把当年的老照片翻出来了,那个时候福建跟宁夏就使用了扶贫协作这个词,我觉得这体现了一种市场的理念。就是说,福建帮助宁夏,不仅仅是帮助,也是建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平等、合作的关系。我认为这是闽宁合作告诉我们的第一点。

  第二,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年的过程告诉我们,扶贫工作应该因地制宜、真抓实干。这个因地制宜,就是说扶贫工作牵扯的面非常多,全国各个地方都有贫困问题,特别是中西部、老少边穷地区,但是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,南部、北部、东部、西部的情况千差万别,所以一个村、一个县、一个省的扶贫到底怎么搞?一定要因地制宜,从实际出发,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扶贫办法,真正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问题。

 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开始时,习近平是省委副书记。他到宁夏去,首先看到很多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,那首先就解决温饱问题,你得让他吃饱饭。扶贫究竟怎么扶?光给他送点钱、送点粮食,让他吃饱肚子容易,但是这不叫脱贫。要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,这是一个基本经验。产业怎么发展?习近平同志到当地亲自考察,比如要搞梯田,那个地方坡地比较多,坡地本来就很缺水,一下雨就流走了,所以他提倡搞梯田,搞梯田实际上就是保土保水。接下来搞水窖,包括宁夏妇联和福建妇联合作搞母亲水窖,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。

  还有一个推广得非常成功的就是移民搬迁,因为有些地方你说搞梯田也好水窖也好,下雨还是存不了多少水,没有水庄稼长不起来,所以有些地方不适合人居,于是干脆就把他们搬迁出来。这也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非常具体的经验。移民搬迁,现在我国7000万贫困人口中大概有1/7得用这样的办法。闽宁合作对这个问题早就想到了。据介绍当年有8000多人的一个很贫穷、很落后的小村庄现在变成几万人的特色小镇了,这就是当年移民搬迁的结果。

  所以,我觉得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给我们具体搞扶贫协作提供了因地制宜、真抓实干的基本经验,操作性非常强。?

相关评论
评论者:      验证码:  点击获取验证码